找到相关内容3787篇,用时29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善知识的话

    受的、喜欢的。即使我们讨厌的,我们也认为是“的”敌人。这称为“所有”。 “”和“所有”的感觉很危险,因此称之为精神的疾病;在佛陀的时代里,每一种哲学或法都要消灭它们。即使是其他教派的弟子,也都以消灭“”和“所有”为目标。唯一的差别是:当他们去掉这些感觉时,他们把剩下来的称为真、纯梵欲者。至于佛法则不用这些名称,因为它不想产生任何对“”或“所有”的新执著。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4853191.html
  • 未来世界

    浴池、庄严具,一切是公共的,尽可适量的随意受用。大家都“无我,无守护者”,真的做到私有经济的废除。男女间,除了近亲属而外,自由交合,自由离散。生的子女,属于公共。拘罗洲的经济情况,男女关系,家庭本位的伦理学者,或者会大声疾呼,斥为道德沦亡,类于无父无母的禽兽。然而佛法说:这是无我的实践者,是“能行十善业”者,是真能做到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者,比家庭本位的道德——五戒——要高尚得多。...

    释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0253204.html
  • 什么是有情世间?

    败坏法,”--《杂阿含二三一经》  “眼空,常、恒、不变易法空,空。所以者何?此性自尔。若色、眼识、眼触、眼触因缘生受,若苦、若乐、不苦不乐,彼亦空,常、恒、不变易法空,空。所以者何?此性自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3467798.html
  • 佛教所说的有情世间的含义

    败坏法,”——《杂阿含二三一经》 “眼空,常、恒、不变易法空,空。所以者何?此性自尔。若色、眼识、眼触、眼触因缘生受,若苦、若乐、不苦不乐,彼亦空,常、恒、不变易法空,空。所以者何?此性自尔。耳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5075532.html
  • 问:佛教所说的有情世间的含义是什么?

    彼一切亦是危脆败坏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亦复如是,是说危脆败坏法,”(《杂阿含二三一经》)。“眼空,常、恒、不变易法空,空。所以者何?此性自尔。若色、眼识、眼触、眼触因缘生受,若苦、若乐、不苦不乐,彼亦空,常、恒、不变易法空,空。所以者何?此性自尔。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亦复如是,是名空世间。”正是因为,所有因缘组合的有情世间是:危脆容易败坏,不恒久坚固,时时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31777548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你为什么不弘法,也不化缘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弘法并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么简单,必须宗教兼通、文武并秀,这样,当然很不容易,但是总要有一门长处才可以。而佛法的道理渊源深得很,也不是短期间可以修习得好的。何况又是刚出家的小和尚,...;,如果把佛法讲错了,不仅害了别人,而自己也要负因果的责任,现在住在这里自修,本著不攀缘、不绝缘、随缘接众的原则,有人来问佛法,当就知道的结个法缘,认为也是弘法。   说起化缘也不简单,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260611596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五利使?请分别解释之?

     何谓身见?就是合执有身的见,执取五蕴根身,和执有所有物的见,名为身名。   何谓边见?就是执取常断二见。起了见之后,再执取死后为断灭,或常住不灭,以致堕于断常二边者,皆名边见。   何谓邪见?就是拨无因果(梵语因果hetu-phala),坏诸善事。认凡事既无能生结果之原因,亦无由原因生的结果,作善作恶,皆无果报,如此拨无因果的谬见,名为邪见。   何谓见取见?就是执持成见,非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404612443.html
  • 史国良精品画展在青岛荣宝斋盛大开幕

    合影交流,现场气氛颇为热烈。在画展现场亲自与观展者交流在岛城乃至全国还属罕见,能有此举,可能也正与史国良先生特殊的身份有关——画僧。 史国良先生说,“身为一艺术家又是个出家人,更多的是关注当下的人,用能为佛教添光彩。喜欢的画的老百姓,跟即是一种缘分,其实也是一种供养人和被供养人的关系,当用感恩的心去回馈的衣食父母。”这也是为什么史先生的画作里总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与爱心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史国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1/18020333729.html
  • 发愿回向文

    誓愿以身心。供养地藏王。随于刹尘劫。永处众苦中。普代众生苦。令得先成佛。劫石或可移。此颐终不改。修福业。忏悔发宏愿。种种胜善根。体性同法界。一一皆回向。普施诸含识。悉愿证真常。同归寂光土。深愿地...。百千万劫难遭遇。愿将此册作慈航。生死海中齐拔苦。助印咸皆立大功。流通宣演诸福至。念念不忘大士名。到处神灵乐拥护。等为回向大菩提。三界同超登宝。 ...

    藕益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1747920.html
  •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:如何修行才能达到真心离念之境界?

    放下,则真心必现,当真心自显之时,即可在无造作中圆满一切修证也。如《心王经》云:“真如佛性没在知见六识海中,沉沦生死不得解脱。努力会是,守本真心妄念不生,心灭自然与佛平等无二。&...

    嘉扬彭措仁波切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240789586.html